妲己跨境AI语音包-妲己语音助手***
唐朝从盛极一时的***盛世,走向衰败的原因只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所谓的女色亡国、红颜祸水,只是历史强加给杨玉环的罪过。马嵬坡下她香消玉殒,一个人承担了安史之乱的全部罪责,让昏君奸臣免于历史的拷问,让唐朝军队百姓心理平衡,继续投身于反抗安禄山的战争中。
自古以来,“红颜祸水”一直是一个最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四个字掩盖了朝代更迭,国破家亡的一切深层原因,而将所有的过错都集中在一个女子身上。妹喜、妲己、褒姒是我们最熟悉的“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可杨贵妃真的要和他们一概而论吗?不是的。历史给了杨贵妃一个公正的评价,将她列为“四大美女”之一,不是因为她的容颜倾国倾城,而是因为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王朝的延续。
当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步步紧逼,御林军集体向唐玄宗***,要求诛杀杨玉环。难道杨玉环的死真的能够挡住安史叛军吗?这只是御林军找寻心理平衡的借口罢了,军队忠于皇帝,当然不能够公开指责唐玄宗,所以只能把矛头对准了杨玉环。可杨玉环又有什么过错呢?安禄山的兵权不是她给的,不是她不听张九龄的忠言,放任安禄山一步步做大。真正要为这一切负责任的,是老迈昏庸的唐玄宗。
可是一个国家能拿他的太上皇为之奈何呢?逼他们的太上皇***谢罪吗?只能为唐玄宗的过错找一个替罪羊,让积怨已久的唐朝军民愤怒得到发泄,可怜的杨贵妃不幸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历史上把杨贵妃列为“四大美女”之一,和西施、王昭君、貂蝉并列,是因为这几位伟大的女性都牺牲了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可惜留给杨玉环的连“一去紫尘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机会都没有,只有“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是封建制度本身没有纠错功能,而只有错误积累放大。安禄山本来是个地方小官,犯错本该杀,他的领导不忍就压往长安。竟然没死还升官,得皇帝宠。王权独大没人敢说不对。好的制度能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子。不好的制度则相反,如9.18时的张学良。
***盛世走向衰败,其实和杨玉环这个女人并没有多大关系。一个国家的兴衰,主要是经济上和军事上的衰败。
唐朝在***年间还能说是盛世,但到了唐玄宗晚年的天宝年间就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可以和玄宗朝的前后两段从盛世到危机相比的是汉武帝和乾隆两位皇帝。汉武帝和乾隆前期也曾到达帝国最强盛的荣光,但很快就被作死,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好一点的是,汉武帝和大清乾隆皇帝都没有让帝国直接灭亡在自己手里,而只是留下烂摊子而已。
而唐玄宗李隆基却几乎丢了江山,安史之乱后,仓皇逃出长安的李隆基,在马嵬坡兵变后,就已经威信全无,被逼杀死杨玉环后,皇帝就有名无实了。太子肃宗自立,直接把李隆基弄成太上皇了。
从经济上来讲,就只能说是好大喜功。隋炀帝杨广的案例最有解释力,一个最强盛的帝国,在灭亡时还国库充盈、粮库满仓,但只用了二三十年就被杨广给折腾没了。古代封建帝国不像现代国家,管理能力受限,统治机器运转不畅通,一个帝王的瞎折腾就能短时间内让国家无法消化。
天宝年间面临的问题是晚年的李隆基好大喜功,到处修建耗资巨大但对民生毫无意义的大工程,就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灯楼,电视剧里明说了这个灯楼的修建牺牲了几十万受灾百姓的生命,在修建灯楼还是去救灾的问题上,玄宗选择了灯楼。而这还只是为了一次节日的表演而已,在玄宗晚年,这样的工程肯定很多。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折腾。
当年隋炀帝杨广在长安城两次召集各国使节、西域诸国领袖炫耀国力,街头的树都用丝绸包裹,极尽奢侈之能事,但各国之人一眼就能看出隋帝国命不久矣。
古代再强盛的时代,粮食储存也有时间限制,民心也经不起皇帝的好大喜功折腾,天灾人祸也随时会让国家陷入绝境。而盛世之后的皇帝会自我膨胀,看不到危机,无视危机。
军事上,虽然还是盛唐,但已经危机四伏。为了应对北方草原异族的入侵,放权安禄山等边境节度使们早已使其经尾大不掉,中央军多年未上战场,根本不足以抵挡边境节度使们常年作战的大军。西域怛罗斯战役,高仙芝的安西军团兵败***人,唐军实力大打折扣。吐蕃也是最强大的时候,屡屡侵犯***边境。南方南诏国倒向吐蕃,唐军数次征讨损失惨重。内忧外患使得安禄山敢于起兵造反。
政治上,玄宗前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而二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毁掉***根基。李林甫对边境节度使们的一系列政策直接导致了唐***对节度使们失去控制。节度使们要什么都可以,只是因为李林甫不想让他们入朝为官威胁自己的相位。而杨国忠则不学无术,只知道作威作福、买官卖官。
天宝年间的李隆基只知道酒池肉林、奢侈无度,完全无视帝国的危机,哪怕没有安禄山的安史之乱,帝国的丧钟也迟早会来。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而***的顶峰,当属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盛世”。曾经有诗人写诗这样描绘“***盛世”的繁荣景象:“忆昔***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年间的国力鼎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但是,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能持续兴盛的,盛极而衰,这是历史的定律。唐朝也一样。大家都知道,***由鼎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只是唐朝内部各个矛盾最后爆发的结果,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从而导致唐朝衰败呢?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贵妃,“芙蓉帐暖度***,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但这只是一个原因,而且不是主要原因。说到底,杨贵妃至始至终也没有专权乱政,唐朝走向衰败的锅肯定不能让她背,那么,其他的原因有哪些呢?
古人早已经总结了亡国的六大征兆:女宠、阉竖、外戚、强藩、悍夷、朋党。不幸的是,玄宗统治后期这六大征兆都出现了,而且异常突出。
随着玄宗皇帝登基日久,其励精图治的初心被一点点消很多人磨了。社会承平日久,玄宗渐渐地懈怠了起来。张说、张九龄等贤臣渐渐离开了他的视线。李林甫等奸臣,凭借溜须拍马的手段,赢得了玄宗的青睐,这样一个“口有蜜、腹有剑”的佞臣,把持朝政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正是***从鼎盛急转而下走向衰败的二十年。
这二十年,玄宗的脑中充斥的不再是官吏是否称职、百姓的灾情与疾苦,不再是边疆的安宁与和平、军队是否有强大的战斗力,不再是节俭度日、节省国家不必要的开支。取而代之的是,玄宗对朝政的怠慢、对群臣的猜测,以及对美人的溺爱。而最后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先是对武惠妃的溺爱,将三个亲生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随后加以***。在武惠妃死后,贪图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的美貌,强纳其为妃,并于公元 645年封其为贵妃。如此行径,已无人伦,如何能安于国政。
此时的玄宗,满是自己享乐的私心。他大兴土木,扩建“华清池”。自从有了杨贵妃,便“***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玄宗对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等大政方针,失去了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眼光,尤其是对边境事务,他长期不闻不问,满以为天下太平,对包藏祸心之人不加提防,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玄宗时期的阉竖并不严重,唯一的一个位高权重的高力士,也对玄宗表现的忠心耿耿。但是玄宗在后期把很多国家大事都委派给高力士处理,自己和杨贵妃“芙蓉帐暖度***”,因此,怠政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强藩方面,玄宗时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募兵制,为藩镇割据提供了条件。玄宗朝亦有朋党之祸,李林甫、杨国忠的党争,使朝堂乌烟瘴气,一时间,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悍夷,发动了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该来的终归会来。安史之乱,打破了玄宗的迷梦,让全世界古代的巅峰时代戛然而止。马嵬坡下,贵妃惨死,皇帝溺爱的一切被剥夺。肃宗继位,将皇权也拿走,仅剩下“太上皇”的礼遇。玄宗终于饱尝了家破人亡的悲痛。此时,他满鬓斑白,
只有一颗垂垂等死之心。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七年,玄宗与世长辞,他并没有看到安史之乱被
完全平定的那一天。安史之乱之后,***已虚弱不堪,地方割据问题严重,俨然尾大不掉,北方
少数民族日益强大,时刻威胁着中原。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又续命了一百多年,最终于
907 年被后梁所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j1663.com/post/2460.html